一、定义
流行性感冒(简称流感)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具有很强的传染性。
二、发病特点
冬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,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。
三、传播途径
以空气飞沫为主,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。患儿发病后1—7天均具有传染性,病初2—3天传染性最强。
四、临床表现
1、潜伏期为1—3天。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,先出现发冷、寒颤、发热,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,39~40℃甚至更高,持续3~5天。
2、伴随现象:头痛、全身酸痛、疲倦、食欲减退,咽干、咽痛、咳嗽、咳痰、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。
3、颜面潮红:眼结膜外眦充血,咽部充血,软腭上有滤泡。
4、少数患者有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、腹泻、腹痛等表现。
五、预防
1、有发热症状的幼儿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,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。并在家休息进行观察。
2、确诊为流感的幼儿,应主动与班级教师说明,并在家隔离4~6天,待康复后去镇卫生院开具《复课证明》方可入园。
3、措施:
-
开窗通风,保持居室空气流通。
-
勤洗手。教育幼儿饭前、便后肥皂擦手、流动水冲洗。
-
注意保暖,及时增减衣物。
-
坚持体育锻炼,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,增强免疫力。
-
目前注射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的方式。